学习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研究> 正文

    云南日报:聚焦科技创新需求 赋能农业绿色发展

    作者:李明辉 沈梅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人多地少要求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在农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农耕文明底蕴要求汲取传统农业智慧的同时,又突破传统思维向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要求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生态化与现代化。因此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手段,绿色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要义,要聚焦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要求科技赋能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回顾中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史,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特点,进入新时代后,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的重点。《“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自力更生保住饭碗,在耕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科技含量,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与14亿人口平均后,呈现的是人均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要合理并高效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调动全社会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藏粮于地”的关键在于“藏粮于技”,要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活动要素中,努力破解资源禀赋短缺的难题。

    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正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提升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拓宽农业增值空间。农耕文明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农业优质高效绿色生产体系的完善,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将先进的技术成果、生产方式和管理办法应用于农业发展,通过争取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培育新产业实现生态效益;通过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效益。要汲取农耕文明的文化底蕴,突破传统农耕方式的弊端,以农业科技为切入点,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生产环节,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技术革命,把科技作为核心要素嵌入农业生产过程,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农业增值空间。

    农产品领域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求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分层次融合发展。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既要看量,更要看质。当前农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2023年第三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提出,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以水稻为例,农产品品种存在同质化现象,且没有突破性进展,导致了成果转化难,品种不值钱。在我国农业市场上,很多农产品没有根据产业特点和产品特性来统筹设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市场销售的分类衔接,因此农产品同质化成为阻碍农业绿色发展的因素。通过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提质增效的最终目的是绿色发展及实现农户稳定增收,要把农产品分层分类,制定不同的技术规范,融合到生产销售各环节,同时采取产业化培育、龙头化带动、品牌化提升的方式,不断提升农产品商业价值,塑造核心竞争力,使农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要求坚守农业的绿色底色,以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农业、低碳乡村。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低碳农业、生态乡村。根据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突破“减量、安全、高效”的瓶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此引领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研究”(2023-PP-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