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勤副书记理论文章‘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在《云南日报》上刊发
作者:李永勤来源:云南日报 时间:2017-05-10浏览次数:176
--------------------------------------------------------------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必须强化执行、狠抓落实,通过关注新变化,提高新认识,探索新举措,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又在全国高校党建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而且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事关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强大人才支撑。近日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了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高等级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作为、强化担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把这项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云南未来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实施好完成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必须强化执行、狠抓落实,通过关注新变化,提高新认识,探索新举措,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真正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在实处。
关注新变化,做好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有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很快将进入普及阶段。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必然面临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是多元多向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地缘政治秩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多元多向发展也日趋明显,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二是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特征异质性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更加多样,价值选择更加多元,接受信息知识的载体更加丰富。在日常行为特别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也同以往学生群体有很大差别,网络、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已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要密切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分析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找准问题,确立工作方向和重点,为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新认识,明确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方位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硬指标”成倍增长,“软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跃升到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对“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认识,把握高校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
充满自信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既是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动高校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而提出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抓好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处理好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办好高校应紧紧抓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这一核心点。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力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在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深化综合改革以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学研结合,对接国家、区域、产业发展,努力研发一流成果,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注重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激励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在国际化办学和平等交流中拓展办学空间、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办学实力。
探索新举措,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高校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新思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高校党建目标和基调定在立德树人上。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基调必须明确地落实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在这一基调和目标之下,健全高校党组织体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打造高校党建品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同时,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与学生思政队伍建设、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党员教育发展工作有机协调,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时而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面向大学生的兴趣点、社会的热点以及课程的难点,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相关课程内容与当前国内外实际,把课堂讲授、学生讨论、课后阅读、新媒体、智能手机互动平台等形式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形式如慕课、微课等相得益彰。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有的课程从单一教师教学向教师团队组合教学方向转变,这样既能从学校管理者角度认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施情况,也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看待课程“教”和“学”的效果,精心设计打造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注重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通过专家说课、交流示范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指导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发挥立德树人协同功能。高校课程都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题内容,提升“全要素课堂质量”。专业课建设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重要,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在陶冶情操、激励成才、塑造精神、探索真理方面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并统筹好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校园、社团、网络平台等阵地的优势,营造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潜心问道提升师德师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首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统筹好专业课教师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既要注重师德教育与业务水平提升,也要关心关爱教师,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成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要热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细致关怀学生的生活、敏锐关注学生的成长,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改革创新助推立德树人工作发展。扎实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立足实际、整体谋划、主动作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同时,深化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开放办学,推进科研创新,努力提升高校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大政府投资,争取社会、企业和个人对高校办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改善学校发展软硬环境,不断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整体实力、校园环境建设水平、高校办学社会影响美誉度,为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
(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新闻链接: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7-05/10/content_1146839.htm?div=-1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