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握“三性”入手
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新知新觉)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需要深刻把握其鲜明特性。
科学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的科学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不懈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二是发展方向的科学性。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它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
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新中国的文化纲领,即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依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丰硕文化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还因为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人民性。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化发展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它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其价值指向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人民群众作为建设主体。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直接参与文化建设,创造出大量先进文化成果,而且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各种专业人才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源头活水。此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面向人民群众,富含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