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居安思危又要知危图安
(思想纵横)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不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做好实际工作、推动事业发展,既要居安思危,又要知危图安,将二者辩证统一于增强忧患意识之中。
任何事物均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有安则有危、有存则有亡、有治则有乱。当安定因素大于危险因素时,事物就呈现稳定状态;当生存因素大于衰亡因素时,事物就呈现成长状态;当治理因素大于患乱因素时,事物就呈现有序状态。居安思危,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否定性因素的自觉;知危图安,则是积极转化否定性因素的努力。居安不能思危,就谈不上知危图安;知危不能图安,居安思危就失去意义。知危图安、危可转安,而安中又有危,社会就是在危与安的转化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居安思危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我国古代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发人深省:一方面,曾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繁荣时期;另一方面,紧随繁荣而来的却是危机、衰退、灾难以至王朝的覆灭。为什么会如此?这与当时的统治者忧患意识不强,看不到繁荣稳定下潜伏的危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是分不开的。重温我国国歌的确定过程,对于我们居安思危很有启发意义。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时,针对一些人提出修改歌词的意见,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深谋远虑地指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没有过时,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敌人,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继续保持警惕好”。正是在“起来!起来!起来!”的奋进旋律中,我国一步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勾勒出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的路线图。
知危图安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全面向前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应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提振了全党信心,增强了党的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取得了“优势”但还没有达到“胜势”,前行路上还会有许多“拦路虎”“绊脚石”。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增强忧患意识,贵在付诸实践。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多些敬畏、多些坚守、多些担当,让忧患意识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融入实践,真正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宋人杨万里诗所言:“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只有永远存有忧患意识,决不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进而科学认识、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我们才能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来源:人民日报,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