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理论导读> 正文

“工匠精神”+“党性教育”让高技能人才更好成长

【迎接党的十九大·强国密码】

“工匠精神”+“党性教育”让高技能人才更好成长

阅读提示

6月20日至24日,由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大国工匠”国情研修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这是首次面向高技能人才举办的国情研修班。研修班共有53名学员,均是各领域的能工巧匠,他们中间有:为半数以上的长征系列火箭焊接过“心脏”的特级技师高凤林、“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为C919大型客机加工零件的钳工胡双钱、废品率为零的“齿轮王”徐强、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中国夺得首块金牌的95后张志坤……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研修班,加强思想联系,传递中央对高技能人才的关心关爱,对激励各方面人才立足岗位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感受到党的关怀和重视”

接受中央组织部邀请,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让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能大师们既欣喜又意外。来自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高级技师徐强一语道破大家的心情:“能够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国情研修班学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对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关怀和重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研修班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国防安全形势、中国制造2025、国家技能人才政策、工匠精神与创新发展等主题,为学员们安排了6场专题讲座。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国防大学教授乔良、工信部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浦东干部学院教授蒋俊杰等纷纷登上讲台,为学员们讲解最新政策与前沿动态,答疑解惑。

每一节课上,技能大师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并一丝不苟地写下听课笔记。他们说:“国家为技能人员队伍成长谋划了各种政策、各种激励,在改进创新方面出台了这么多政策,让人振奋。”“学习了党史、国防等知识,看问题的定位眼界也有了提升,以前就想着自己的单位处室,现在角度不一样了。”“要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工匠精神,为国家发展服务。”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党组织、企业为我们搭建好平台,让我们安心工作,发挥聪明才智,把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能够出新。”湖北大冶有色稀贵金属厂精炼车间大班长宋幸福在工作中有多项发明创新,获得了全国创新成果一等奖,“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是他的座右铭。他说:“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现在出名了,也要不忘初心。”

学员们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并赴世博会博物馆、上海电气临港基地、浦东展览馆等地接受现场教学,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光荣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党情、国情和世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维,为我们把握国家发展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高级技师刘尚明说。

几天密集学习下来,学员们普遍感到了压力,大家学习热情高涨,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他们纷纷表示:“在浦东的学习、参观,让我们真切看到科技进步之快,尤其物联网、智能制造的到来,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用机器代替。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爆炸。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参加研修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徐立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次参加研修的学员,个个身怀绝技。被称为“捞纸匠”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保持着一个令人赞叹的纪录——30年来保持着成品率100%。经他捞制的各种宣纸,有的甚至一度脱销。

“要把产品当成自己的品格、形象,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这才是工匠精神。”小组讨论中,胡双钱的话引来大家频频颔首。

来自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胡双钱,主要从事钳工工作。飞机制造这么高端、前沿的行业,为什么还要靠钳工手工加工?胡双钱介绍,在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两大型号飞机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首制件,无法进行机器化生产,这时就需要经验丰富的钳工出来攻坚克难了。

对胡双钱来说,坚守质量已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反向验证法”是他最得意的“金科玉律”。工作30余年来,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

“思想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上持续专注、开拓创新,结果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这样总结对工匠精神的认识。高凤林是一位给火箭焊接“心脏”的人。30多年来,他参与了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

“加工出来的产品,做得比别人好,就很开心。”1995年出生的张世坤这样表达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他是研修班里最小的一位,在2015年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拿到数控铣项目的金牌,为中国实现零的突破。几天里,身处一群在工作岗位上钻研了数十年的大师中,让22岁的他感到有些压力和不安。1994年出的杨金龙也是如此,他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拿到汽车喷洒项目的金牌,现在已享受教授级高工待遇。这两位90后都表示:“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拿到荣誉只是一个起点,从这些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生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比院士还少,不值得喜悦”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比院士还少,这其实并不值得喜悦。”身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苏兆凤这样表示。两年颁发一次的中华技能大奖,是中国政府对技术人才的最高奖励。这个研修班的53名学员中,有25人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苏兆凤说:“中国制造2025,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只靠几十名、上百名技能大师,无法满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

苏兆凤是来自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公司的木材检验员。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高素质木材检验员队伍的培养与打造。她作为主编、副主编与国内检验专家合著了《量材优化与木材标准》《木材检验与量材》、《木材检验原条量材实用图解》等检验技术专著,在全国各大院校和生产、销售等流通领域使用,深受使用人员的欢迎。

“‘中国制造2025’不能只靠一部分人的‘手’支撑,怎么把用‘手’摸索出来的个性化技能,上升为工艺标准、工作方法,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这是‘大国工匠’的责任。”中车公司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机车电工周勇这样认为。

其实,这也是学员们共同的心愿与奋斗目标。由宋幸福发明的“宋幸福九字浇铸操作法”在班组中推广后,不仅攻克了金银生产的技术瓶颈,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金锭浇铸一次合格率由70%提高98%,银锭浇铸一次合格率由65%提高到97%。

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编写了《整形机培训教材》等多份材料,实现了80%以上的型号整形远程操作。他还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填补了行业空白。

“大国工匠要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徐强说,“党、国家、企业培养了我们,我们得有感恩之心,懂得回报。要通过我们的示范引领,不断壮大具备高超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持续输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为中国制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贡献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2017-07-06.